Tuesday, December 30, 2008

捉錯用神論貶值 底蘊並非在貿易

Dec 11, 2008

人民幣或已開始貶值。教科書指出,貶值可以刺激出口。是否如此?看看數據吧。
貶值刺激出口作用有限

人民幣自2005年7月21日開始升值,理論上,美元兌人民幣下跌,出口應受壓;故由當時至今的美元兌人民幣應與大陸對外淨出口呈正比(因為兩者皆跌)。但事實上並不如此,人民幣愈升,淨出口愈勁【圖一,留意縱軸逆向】。且慢,人民幣不是兌什麼都升的,話應分區來說。好,就分開來說。將剛述的淨出口換成僅對美國的淨出口,應該無問題吧?但觀圖所見,人民幣愈升,對美淨出口也愈勁【圖二】。這又怎解釋?

將同樣的練習對另外兩大貿易夥伴──歐洲及日本再做一次,會有不同發現。截至今年3月,歐羅兌美元由算二升上算六,但因美元兌人民幣變動相對較小,故歐羅兌人民幣也是升值,即人民幣兌歐羅貶值;同時大陸對歐洲淨出口有所增長,符合書本理論【圖三】。日本也符合書本理論:日圓兌人民幣貶值,對日貿易逆差擴大【圖四】。

不過,再看若干貿易夥伴,又會有不同結論。雖則港、台、韓也是主要貿易夥伴,但滙率卻不自由浮動。澳洲是十大貿易夥伴中奉行浮動滙率的一員。觀圖所見,澳元兌人民幣升值的同時,對澳洲貿易逆差卻見擴大【圖五】。同樣情況亦見諸另一滙率浮動國英國,只是篇幅所限未能圖示……,再次且慢,書本上指的是實質滙率不是名義滙率嘛?!

好,就以實質滙率再搞一次。IMF編制了全球多國的實質有效滙率(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);既然換上實質滙率,我們就不必局限於2005年7月滙改以後名義滙率浮動的日子了。月度淨出口數據始於1996年,就以該刻開始,結果顯示,人民幣升值與淨出口也呈正比【圖六】;若只局限於滙改至今,則結果與圖一甚似,兩者更正比。即使換上摩根大通編制的實質有效滙率亦不見有多大分別。如此一來,貶值有何意義?

有見及此,在下計算主要貨幣兌美元貶值後,對淨出口的幫助有多大及隔多久。結果發現,自有淨出口數據紀錄算起至今,英國及澳洲的滙率兌美元貶值/升值並不領先於淨出口的改善/惡化,滙率對淨出口的影響成疑。歐洲/德國及日本的滙率雖然領先淨出口,但時差卻逾一年,且兩者的相關度不高;至於加拿大,縱然兩者相關度高,但時差卻近三年【圖七】。從各國情況可見,貶值於刺激出口的作用有限、需時頗長。
貶值為救企業救就業

愚見以為,人民幣貶值最主要不是刺激出口,而是救企業救就業。升值對外資設廠的最大打擊是成本不斷上升,過去三年累升兩成,本來1億元的成本便多了2000 萬元,工廠撤走的撤走、倒閉的倒閉,接下來便是失業飆升,人民幣貶值的真正用意已不說自明。上周已指出,大陸仍起碼有三兩年艱苦日子,未來一、兩年累貶一、兩成,很過分嗎?

羅家聰
交通銀行資金部
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