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December 30, 2008

大陸經濟 終繫外圍

2008年12月4日

本欄停了三星期,旋即收到來電問及「是否受到壓力」、「會否就此封筆」……在下從無受到任何施壓,一日有氣一日仍會寫;只是近日事忙兼小病數日,藉機偷懶而已。今日一發二文,另一篇見諸《信報投資展望2009》特刊【編按 特刊今天隨報附送】,算是補償讀者的關心罷了。

華府火速拍板8000億美元救市方案,速度之快教人詫異。既然一拍即行,為什麼上次的7000億美元要又跪又拜、搖尾乞憐求國會通過?最初想了幾天,想不通。同事一點,醒了:「剎那之間何來這麼多美元去買這7000億美元債?」人行不會合作到即時拿7000億美元外滙儲備來買吧?先發7000億美元債再印 8000億鈔,即使買的是兩房長債,但長息亦即時回落,是定量寬鬆的手段。2006年4月日銀取消此策後,在下曾撰文回顧,現放敝行網頁讓大家重溫。發債又回購,何不直接印銀紙?很簡單,當時9月下旬,所知的8月份通脹還高企於5.4%,豈敢狂印?及至上月底眼見通脹跌至3.7%後,可以亂來了。

在國家經濟研究局(NBER)告知大家她知道美國已陷衰退之前,大陸推出四萬億元人民幣投資、大幅減息1厘、向市場發放人民幣貶值訊號──在在顯示財政政策、息口政策及滙率政策(後兩者屬貨幣政策)三招齊發。這彷彿意味中央政府看到的經濟惡化程度,遠比市場所想嚴重。早於年初,在下已指中港經濟無法獨善其身;市場最初相信亞洲會免疫,慢慢改信中港免疫,進而改信大陸免疫,防線逐道後退。論據其實已寫過很多,只是大家身為中國人,多少被情感蓋過理智,不肯面對大陸不外乎是個新興市場而已。
美歐日中經濟相似

何謂新興市場?新興市場就是不成熟的市場,產業結構不均,內部消費不強,倚重外來資金,易受撤資打擊。如果大陸是個新興的成熟經濟體,她有機會(但不一定)跟外圍分道揚鑣;但若是性質上一般、只是體積上較大的新興市場,按在下一貫說法,是無法免疫的。口講無憑,或許還要看看數據才肯相信。就以美、歐、日三大經濟體系代表世界吧,只消加上大陸一員,再對比世界與大陸有多相似,大家自不會有所驚訝。

最大圍的數據當然首推GDP增長,這裏以季度數據按年變幅來計算。不難發現,美歐日中儘管增長水平不同,但打從2000年起周期上落皆甚相似,尤以2001年起更為明顯【圖一,實框】。比較左右兩軸可見,外圍經濟收縮(跌穿零線)其實相當於大陸增長穿八,難怪保八成為國策。樓市方面,歐洲沒有整體樓價數據,即管以法國代之;而日本則以東京樓價作準【圖二】。從圖可見,除2007年一段以外(虛框),四地樓價上落甚相似。樓市無關外圍,但周期居然一致,可見背後有股力量主宰着全球經濟。

再看看通脹吧。美、歐、中三地自1997年起是何奇相似;日本自2000年起亦加入相似行列【圖三,實框】。究竟這股是什麼力量?不就是全球一體化嘛。不然大陸會是世界工廠?外滙儲備會如斯龐大?好景時受惠外圍,逆景時自然一同分擔。請搞清楚,成熟經濟與新興體系的分道揚鑣只會見諸增長水平而非周期上落,只要參與國際金融或貿易,好壞自會一併進來;這還未計大陸邁向成熟體系、擺脫高速增長的自然現象。
大陸股市料可下試千點

四地除經濟相似外,官方政策及資產價格的反應亦頗為相似──外圍減息,人行亦大幅減息;外幣貶值,人民幣也要貶值【圖四至六,實框相似虛框不似】。以大蕭條衰三年半、第二次石油危機衰三年計,今次美國恐怕衰三年,一如克魯明指衰到2011年。外圍經濟一日不復甦,大陸經濟休想搶先成為逆市奇葩。資產價格不會較經濟快很多,「有排衰」,大陸股市料可下試千點、息口可再減一、兩厘、人民幣亦可累貶一、兩成。

羅家聰
交通銀行資金部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